几年前,一部在国内引发热潮的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成为了观众热议的话题。在某一集的动画中,几头外国河马聚集在一起打架,开始时的对话却全是流利的中文。原来,这群河马分别来自国防大学和石家庄步兵学院,最终因为言语不合,爆发了冲突。这段剧情虽然幽默夸张,但实际上并非虚构。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恰恰反映了如今非洲军人的现状。作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非洲的许多国家依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军队和系统。然而,凡是在非洲有一定声望的军事领导人,十个里有八个都曾在中国的石家庄学习过。而且,成为非洲战场的知名将领,通常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能说一口流利的石家庄话。
事实上,非洲军人每年赴中国接受军事训练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如今,如果一个非洲军人没有在中国的军校考试并且未曾接受过中国的教育,他们往往会被视作不具备资历,难以得到重视。石家庄这座城市对于当地人来说早已不再陌生,每年在开学季节,街头人群中最为显眼的,不是大学生,而是成群结队的非洲人。这些非洲学员们总是准时报到,朝气蓬勃地步入校园。与欧美的军校相比,石家庄的陆军指挥学院和机械化步兵学院在非洲人眼中,几乎等同于美国的西点军校。
展开剩余78%非洲军人赴中国进修的历史已将近35年。自1990年起,坦桑尼亚、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每年都会选拔一批军官,派遣到中国接受军事教育。如果幸运的话,你甚至可以在前往石家庄的列车上见到形形色色的黑人学员。曾有网友表示:“我第一次见到黑人是在石家庄,那时真的特别羡慕他们,因为相比我们,他们似乎天生就具备了夜战的优势,晚上在没有热成像的设备下,也几乎看不见他们。”
那么,来自石家庄的军人在非洲究竟有多受欢迎呢?早年间,主持人张昕宇在创办的《侣行》节目中,就采访过一位非洲的将领。这位将军毕业于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尽管这所学校几年前已并入国防大学,但石家庄的陆军指挥学院与机械化步兵学院,依然是国内知名的军事学府。许多从中国学成归来的非洲军人,不仅在本国军队中占据重要位置,还成为了政界的领导人物,甚至有些人成功竞选成为总统。在派遣军人赴中国学习方面,坦桑尼亚无疑是成绩最为优异的国家之一。
坦桑尼亚的军队在上世纪70年代曾处于混乱状态,士兵缺乏基本的战术素养,执行力差。在那时,坦桑尼亚是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当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开放后,坦桑尼亚便成为了第一批派遣学员前来中国的国家。1978年,乌干达总统阿明发动了对坦桑尼亚的突然袭击。当时乌干达军队的作战风格相当猛进,坦桑尼亚军队在兵力和战斗力上无法与之抗衡,很快就失去了卡盖拉地区。外界普遍认为,坦桑尼亚几乎无法收复这片失地。然而,就在此时,一批从中国学成归来的军官回到坦桑尼亚,其中一位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战略。不到几天,坦桑尼亚的军队从最初的几千人,迅速扩充到六万多人。在这些学员的指挥下,坦桑尼亚军队采取了游击战、夜战等多种战术,成功击退了乌干达的侵略,并且一路推进,最终打到乌干达首都。直到乌干达政权发生更替,战斗才停止。
此外,坦桑尼亚军队独具特色的步坦协同作战能力,令非洲最强的军事力量——“卡扎F”阵营的援军也未能挽回战局。上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的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的能力,堪称非洲独一无二。在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坦桑尼亚军队展现出了极高的纪律性,在占领的乌干达地区,百姓们几乎是夹道欢迎他们。这场战争也因此被誉为“非洲解放战争”。
后来,坦桑尼亚还经历了与北苏丹的内战。令全中国关注的,并非战争本身,而是这场冲突中的两个参战军队背后的背景——北苏丹的军队大多数来自国防大学,而南苏丹的军队则大多出自石家庄步兵学院。两大军事院校的“校友之争”,最终由南苏丹取得胜利。有趣的是,这场战争最终促使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与国防大学合并,因此,严格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两所学校校友之间的“内斗”。
如今,所有曾在石家庄军校学习的非洲军人中,成就最高的当属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他不仅在军事院校表现出色,后来还进入北京语言大学深造。回国后,穆拉图曾与邻国厄立特里亚的总统伊萨亚斯发生过冲突,但当双方得知彼此曾在中国留学时,双方的敌对状态迅速得到了缓解,战争随之停战。而有趣的是,穆拉图进入中国学习的时间是在1970年,那时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而他入学时的政治成分被标注为“大地主”。
发布于:天津市